弘道館由水戶藩第九代藩主德川齊昭設立,是日本最大的藩校(大名設立的學校)
這邊推廣「尊王教育」深深影響了後來的明治維新運動
這天的行程早上先到弘道館參觀,中午過後再到街上看水戶黃門祭的遊行
如果要寄放的話,在車站的南口改札層有投幣式寄物箱
或是在車站改札口內也有,跟站務員說明一下他們會讓人進去寄放
水戶城遺址跟弘道館位在水戶車站的北方
從北口出來之後,沿著232縣道的上坡走一小段就可以抵達
沿著縣道上來之後會先到大手橋的下方,從旁邊的階梯就可以走到現在看到的樣子
大手橋連接二之丸與三之丸,現在站的位置跟弘道館都是位在三之丸
232縣道是以前的城堡的壕溝
樓梯上來還會看到德川賴房的銅像
德川賴房是德川家康的十一男,水戶藩的第一代藩主
三之丸這一側曾經有一座大手門,是水戶城的大門
城樓上有大鐘跟太鼓會定期報時,不過在1868年被破壞
穿過大手橋到二之丸,會先看到一座茨城百景的石碑
轉彎過去便是水戶第二中學校的大門
這樣的學校大門應該是承襲弘道館的大門,當水戶的學子真是幸福
回頭往弘道館的方向走
弘道館大門對面有一座德川齊昭的銅像,鎮守自己一手建立起的學校
弘道館的大門
不過現在要從右手邊的側門買票入場,大人200円小孩100円
每年會有固定的休館,詳細情況可以到官網查詢
傳送門:弘道館官網
德川齊昭跟後來的將軍德川慶喜的銅像
弘道館由德川齊昭創辦,當時齊昭公在天保9年(1838)發表「弘道館記」
提出五項創校精神「神儒一致」「忠孝一致」「文武一致」「學問事業一致」「治教一致」
從三年後的天保12年(1841)開始試營運,而再15年後的安政4年(1857)正式創校
只要是藩士(大名的家臣)與其子弟大於15歲便可以入學,沒有畢業典禮
這裡的教育強調文武兼併,文科要學儒學、禮儀、歷史、天文、數學、地圖、和歌、音樂
武科要學劍術、槍法、柔道、兵學、鐵炮、馬術、游泳,真是辛苦啊~
而受到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所提倡水戶學(儒學的一種)影響
這邊強調的尊王攘夷觀念深深影響幕末的許多事件(eg.櫻田門外之變),並成為明治維新一大動力
可惜的是因為是幕府的產物,明治維新後弘道館被迫關閉,這邊的藏書收歸國有,真是兔死狗烹啊
弘道館的鳥瞰圖
弘道館一直到明治5年(1872)的「學制」(教育改革)公布而正式結束長約30年的藩校歷史
之前場地改為茨城縣廳,戰後昭和39年(1964)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
現在成為水戶藩時代的歷史文物展覽館與公共的弘道館公園
弘道館現今的全圖
園區內有除了當作學校的正廳、諸役會所、至善堂,一座孔子廟、學生警鐘、放置弘道館記石碑的八卦堂
另外還有一座鹿島神社,是常陸一之宮鹿島神宮的分靈
玄關一進來可以看到大大的「尊攘」的掛軸
在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德川家的家紋
正廳的外面掛有「游於藝」的匾額
游於藝來自<論語,述而>,說明這邊的教育強調六藝精神:禮樂射藝書數,文武兼併
正廳裡面掛有弘道館記石碑的拓印
往外看出去可以看到德川齊昭親手種的梅樹
在迴廊上有水戶藩的文物展示
這裡的「大日本史」由德川光圀仿照史記寫的紀傳體史書
德川家的全家福
看得出來是同一家人,額頭跟五官真的好像
至善堂
以前讀書的地方,現場擺了很多讀書的木架子
現在也擺了幾本儒學經典的日文本
寶哥翻開的這本是論語,右邊是論語原文,左邊是日文翻譯,蠻有趣的
剛好遇到一群應該是中學生來這邊教育旅行
至善堂再走過去,還有一間文物典藏室,不過那邊不能拍照
再來就到外面的庭園繞一圈弘道館周圍,步道都鋪有稻梗的蓆子
從庭園看正廳外面,前面的廣場是以前武術考試的地方
最後走到售票處旁邊的茶屋買點飲料來喝,天氣真的很好
茶屋的奶奶看到我們馬上拿出黃門祭的扇子給我們解暑用,順便推廣祭典活動
可以感受到日本人在行銷上的細心以及全體民眾參與的感覺
寶
06.08.16
晃晃茨城的文章還有:
留言列表